resolvent#
预解式算符的定义与谱理论基础#
1.1 算符、谱与预解集:泛函分析的观点#
在数学物理中,一个物理系统的可观测量(如能量、动量)由一个复Hilbert空间 H 上的线性算符 T 来表示 1。这些算符,特别是像哈密顿算符 (Hamiltonian) 这样的能量算符,通常是无界的 (unbounded),但它们满足一个关键的拓扑性质:它们是“闭算符” (closed operators) 2。谱理论 (Spectral theory) 的研究必须在这个更广泛的闭算符框架内进行,而不仅仅局限于有界算符 (bounded operators) 3。
谱理论的核心是理解算符 (T - \lambda I) 的可逆性,其中 I 是恒等算符,\lambda 是一个复数。
定义 1.1 (预解集)
算符 T 的预解集 (resolvent set),记为 \rho(T),是所有复数 \lambda \in \mathbb{C} 的集合,满足以下条件:算符 (T - \lambda I) 是一个双射(即单射且满射),并且其逆算符 (T - \lambda I)^{-1} 是一个在 H 上处处定义(defined everywhere)的有界线性算符 1。
定义 1.2 (谱)
算符 T 的谱 (spectrum),记为 \sigma(T),是预解集 \rho(T) 在复平面 \mathbb{C} 上的补集,即 \sigma(T) = \mathbb{C} \setminus \rho(T) 1。谱 \sigma(T) 总是复平面上的一个闭集 6。
在有限维空间中(例如,N \times N 矩阵),算符 (T - \lambda I) 的可逆性仅仅取决于其行列式是否为零。因此,谱 \sigma(T) 精确地等于 T 的本征值 (eigenvalues) 的集合 4。然而,在无限维空间中(例如,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空间 L^2(\mathbb{R})),这一图像被根本性地改变了。一个算符可能是单射的(即没有本征值),但仍然不可逆(例如,它不是满射的)4。4 中给出的右移算符 (right shift operator) 示例完美地说明了这一点:它没有本征值,但 0 仍然在谱中,因为它不是满射的。因此,谱是本征值概念在无限维空间中的必要推广 4。
对于物理学中重要的闭算符(这包括所有有界算符和自伴哈密顿算符),“有界逆算符定理” (Bounded Inverse Theorem) 3 和“闭图像定理” (Closed Graph Theorem) 3 极大地简化了定义 1.1。这些定理保证,如果一个闭算符 T 的逆 T^{-1} 存在(即 T 是双射的),那么 T^{-1} 自动*是有界的。因此,对于我们关心的闭算符,谱 \sigma(T) *就是*使 (T - \lambda I) *不是双射 (not bijective) 的 \lambda 的集合 3。
1.2 谱的精细结构:逆算符失效的三种模式#
谱 \sigma(T) 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 (T - \lambda I) 作为双射的条件(单射、满射、有界逆)至少有一条被破坏了。根据具体是哪条条件失效,谱可以被分解为三个互不相交的子集 2。
定义 1.3 (点谱 \sigma_p(T))
点谱 (Point Spectrum) 是所有 \lambda \in \mathbb{C} 的集合,使得 (T - \lambda I) 不满足单射性 (not injective)。这意味着存在非零向量 v \in H 使得 T v = \lambda v 5。这些 \lambda 正是传统的本征值。
定义 1.4 (连续谱 \sigma_c(T))
连续谱 (Continuous Spectrum) 是所有 \lambda \in \mathbb{C} 的集合,使得 (T - \lambda I) 满足单射性,其值域 R(T - \lambda I) 在 H 中是稠密的 (dense),但其(在值域上定义的)逆算符是无界的 5。
定义 1.5 (剩余谱 \sigma_r(T))
剩余谱 (Residual Spectrum) 是所有 \lambda \in \mathbb{C} 的集合,使得 (T - \lambda I) 满足单射性,但其值域 R(T - \lambda I) 在 H 中不是稠密的 5。
注:对于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自伴算符 (self-adjoint operators),可以证明其剩余谱 \sigma_r(T) 是空集。
这种谱的分解在物理学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点谱 \sigma_p(T) 通常对应于系统的**束缚态** (Bound States),例如氢原子中能量量子化的离散能级。连续谱 \sigma_c(T) 则对应于**散射态** (Scattering States),例如能量可以取 [0, \infty) 区间内任意值的自由粒子,或从势阱中电离的电子 8。
1.3 预解式算符 R(z, A) 及其解析性质#
谱理论的核心工具——预解式算符——现在可以被定义。
定义 1.6 (预解式)
对于复参数 z \in \rho(A)(即 z 位于预解集中),算符 A 的预解式 (Resolvent),记为 R(z, A),定义为:
R(z, A) = (A - zI)^{-1}
9。在物理文献中,特别是在微扰理论和格林函数 (Green's function) 理论中,更常见的约定是 G(z, A) = (z - A)^{-1} 10。这两种定义仅相差一个负号和 z 的重新标记,但 G(z) 的形式在Lippmann-Schwinger方程中更为自然。本报告将主要采用 G(z) = (z - A)^{-1} 这一约定。
预解式的最重要特性,也是使其成为连接物理与数学的桥梁的特性是:G(z, A) 是 \rho(A) 上的一个全纯 (holomorphic) 或者说解析 (analytic) 的算符值函数 8。
这实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移 (paradigm shift)。我们不再直接研究算符 A(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、无界的微分算符),而是转而研究一个*函数* G(z)。G(z) 是一个以复数 z 为变量、以*有界算符*为值的解析函数。
在这个新范式中,算符 A 的谱 \sigma(A),即 G(z) 没有*定义的点集,就是 G(z) 作为解析函数**失去其解析性**的地方。换言之,**算符 A 的谱 \sigma(A) 就是其预解式 G(z) 的奇点 (singularities) 的集合* 7。
这种将算符谱问题转化为复分析函数奇点问题的思想,就是“预解式形式主义” (Resolvent Formalism) 的精髓 [9](#ref-9]。它允许我们动用复分析中所有强大的工具——柯西积分、留数定理、Plemelj公式等——来“探测”算符 A 的谱结构。
第二部分:【核心证明】为什么预解式的奇点包含谱信息?#
本部分将严格证明预解式 G(z) 的两种主要奇点类型(极点和割线)如何分别编码了算符 A 的离散谱(本征值)和连续谱。
2.1 证明 (I): 离散谱 (极点) 与 Riesz 投影#
论点:谱的孤立点(即孤立的本征值)对应于预解式 G(z) 的**极点** (Poles) 12。
对于许多物理系统,例如束缚在势阱中的粒子,其哈密顿算符具有“紧预解式” (compact resolvent),这意味着它们的谱*只*由孤立的本征值构成 16。
证明 2.1 (Riesz 投影的定义)
假设 E_n 是算符 A 的谱 \sigma(A) 中的一个孤立点。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半径足够小的简单闭合围道 (contour) C_n,它在复平面上只包围 E_n,而将谱的其余所有部分都排除在外 9。
我们利用复分析中的柯西积分,定义一个算符 P_n,称为 Riesz 投影 (Riesz projection) 18:
P_n = \frac{1}{2\pi i} \oint_{C_n} G(z, A) dz = \frac{1}{2\pi i} \oint_{C_n} (z - A)^{-1} dz
9。(注:使用 G(z) = (z-A)^{-1} 约定,积分为正号。若使用 R(z)=(A-zI)^{-1},则积分前需加负号 9。)
证明 2.2 ( P_n 是一个投影算符)
我们现在必须证明 P_n 确实是一个投影算符,即它满足幂等性: P_n^2 = P_n。
- 工具:证明的关键是“第一预解式恒等式”(或 Hilbert 恒等式)。对于任意 z, w \in \rho(A):
G(z) - G(w) = (z - A)^{-1} - (w - A)^{-1} = (z - A)^{-1} [ (w - A) - (z - A) ] (w - A)^{-1}
G(z) - G(w) = G(z) (w - z) G(w)
或 G(w) G(z) = \frac{G(w) - G(z)}{z - w} 8。 - 推导:我们取两个围道 C_n 和 C_n',它们都只包围 E_n,并且 C_n 严格位于 C_n' 内部 18。
P_n^2 = \left( \frac{1}{2\pi i} \oint_{C_n'} G(w) dw \right) \left( \frac{1}{2\pi i} \oint_{C_n} G(z) dz \right) = \frac{1}{(2\pi i)^2} \oint_{C_n'} \oint_{C_n} G(w) G(z) dz dw
- 应用预解式恒等式:
P_n^2 = \frac{1}{(2\pi i)^2} \oint_{C_n'} \oint_{C_n} \frac{G(w) - G(z)}{z - w} dz dw
- 我们将积分分为两部分:
- 计算内层积分(利用柯西积分公式):
- 在第一项中, w 位于*外部*围道 C_n' 上,而 z 位于*内部*围道 C_n 上。因此 w 始终在 C_n 的*外部*。根据柯西定理, \oint_{C_n} \frac{dz}{z - w} = 0。
-
在第二项中, z 位于*内部*围道 C_n 上,而 w 位于*外部*围道 C_n' 上。z 始终在 C_n' 的*内部*。根据柯西积分公式, \oint_{C_n'} \frac{dw}{z - w} = - \oint_{C_n'} \frac{dw}{w - z} = - (2\pi i)。
-
将结果代回:
证明 P_n^2 = P_n 完毕 18。
证明 2.3 ( P_n 投影到本征子空间)
可以进一步证明,Riesz 投影 P_n 与算符 A 是对易的 (AP_n = P_n A) 12,并且 P_n 的值域 (Range) 恰好是对应于本征值 E_n 的(广义)本征子空间 18。对于自伴算符,这就是本征子空间。如果 E_n 是非简并的, P_n 就是 |\psi_n\rangle\langle \psi_n|。
核心结论 (I):
上述证明揭示了预解式极点的深刻含义。我们想知道一个孤立本征值 E_n 及其本征态 |\psi_n\rangle。预解式 G(z) 在 z = E_n 处有一个极点。通过围绕这个极点进行围道积分(即计算留数 (Residue)),我们严格地恢复了投影算符 P_n。
因此,离散谱的信息被完整地编码在 G(z) 的极点中:
- 极点的位置 (Location) \implies 本征值 (Eigenvalue) E_n。
- 极点的留数 (Residue) \implies 到本征子空间的投影算符 (Projection) P_n 15。
2.2 证明 (II): 连续谱 (割线) 与 Stone 公式#
论点:连续谱 \sigma_c(A) 对应于预解式 G(z) 的**分支割线** (Branch Cut) 8。
对于自伴算符(如哈密顿算符),谱 \sigma(A) 完全位于实轴 \mathbb{R} 上 8。连续谱通常表现为实轴上的一个区间,例如自由粒子的 [0, \infty) 8。(尽管它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集合,如康托尔集 22。)
直观理解 (连续的极点):
一个孤立的极点 G(z) \sim (z-E_n)^{-1} 对应一个离散能级。那么连续谱在复平面上对应什么呢?直观上,连续谱可以被想象为沿着一条线(例如实轴的 [a, b] 段)连续地分布着无穷多个极点。
21 中的一个简单计算完美地展示了这一点:
\int_a^b \frac{1}{z-u} du = \log(z-b) - \log(z-a) = \log\left(\frac{z-b}{z-a}\right)
等式左边是一个“连续的极点之和”(在 [a, b] 区间内的每个 u 处,都有一个留数为 du 的极点)。等式右边是一个具有 [a, b] 分支割线的对数函数。这个例子表明,极点的连续分布在复分析中自然地产生了分支割线。因此,连续谱在 G(z) 的解析结构中表现为分支割线 21。
证明 2.4 (Stone 公式)
Stone 公式(或 Stone-von Neumann 公式)是上述直觉的严格数学表述。它将 G(z) 跨越实轴(割线)的不连续性(或“跳跃”)与谱测量 (Spectral Measure) E(\lambda) 直接联系起来 8。
根据谱定理,对于自伴算符 A,存在一个唯一的投影值谱测量 E(\lambda),使得 A 可以被分解为 A = \int_{-\infty}^\infty \lambda dE(\lambda)。E(\Delta) 表示投影到谱位于区间 \Delta 内的子空间上的投影算符。
Stone 公式指出,这个谱测量 E(\Delta) 可以通过 G(z) 在实轴上方和下方的极限来恢复 24。令 G(\lambda \pm i0) = \lim_{\epsilon \to 0^+} G(\lambda \pm i\epsilon)。对于任意区间 (a, b),我们有:
这个公式是复分析中 Sokhotski–Plemelj 定理的算符版本,它表明 G(z) 跨越实轴的“跳跃” \text{Disc}[G(\lambda)] = G(\lambda+i0) - G(\lambda-i0)(注意符号约定)与谱测量 dE_\lambda 成正比。
证明 2.5 (Stone 公式的推导草图)
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优雅地通过泛函演算 (Functional Calculus) 完成 24。
-
我们希望计算的积分 F_\epsilon(A) = \frac{1}{2\pi i} \int_a^b [G(\lambda - i\epsilon) - G(\lambda + i\epsilon)] d\lambda 实际上是 A 的一个函数,F_\epsilon(A) = f_\epsilon(A)。
-
我们只需分析对应的标量函数 f_\epsilon(t)(其中 t 是实变量,代表 A 的谱值):
- 合并分式
- 这是一个洛伦兹分布 (Lorentzian) 或柯西分布 (Cauchy distribution) 的积分,它是 \delta-函数的一个表示。积分 f_\epsilon(t) 可以被精确计算:
- 在 \epsilon \to 0^+ 的极限下, \arctan(x/\epsilon) 趋向于一个阶梯函数 \frac{\pi}{2} \text{sgn}(x)。因此:
- 这个极限函数 \chi_{(a,b)}(t) 正是区间 (a,b) 的特征函数(在端点处取平均值)。
- 根据泛函演算的谱映射定理,算符的极限 \lim_{\epsilon \to 0^+} F_\epsilon(A) 就是 \chi_{(a,b)}(A)。根据谱定理, \chi_{(a,b)}(A) 正是*谱投影 E((a,b))(加上端点贡献)。**证明完毕* 24。
核心结论 (II):
Stone 公式严格地证明了连续谱的信息被完整地编码在 G(z) 的分支割线中:
- 割线的位置 (Location) \implies 连续谱 (Continuous Spectrum) \sigma_c(A)。
- 割线上的不连续性 (Discontinuity) \implies 谱密度 (Spectral Density) dE_\lambda / d\lambda 24。
证明共振态是什么#
总结:谱与奇点的对应关系#
第二部分的两个核心证明清晰地回答了“为什么预解式能给出谱信息”的问题。下表总结了这一深刻的对应关系:
| 谱的类型 (Spectrum Type) | 物理图像 (Physical Picture) | 预解式 G(z) 的奇点类型 (Singularity Type) | 奇点揭示的信息 (Information Revealed) | 关键数学工具 (Key Mathematical Tool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点谱 \sigma_p(A) (Discrete) | 束缚态 (Bound States) | 极点 (Pole) 12 | 位置: 本征值 E_n 留数: 投影算符 P_n = \| \psi_n\rangle\langle \psi_n | | |
| 连续谱 \sigma_c(A) (Continuous) | 散射态 (Scattering States) | 分支割线 (Branch Cut) 8 | 位置: 连续谱区间 |
第三部分:微扰理论的预解式推导:从恒等式到级数#
现在我们转向用户的第二个问题:如何使用预解式理论进行微扰求解。我们将展示预解式形式主义如何为Rayleigh-Schrödinger微扰理论(RSPT)提供了最自然和最严谨的推导基础。
3.1 微扰设置与历史脉络#
微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复杂(但“可解”)的系统的哈密顿算符 H_0 加上一个“小”的微扰 V 26。总哈密顿算符为:
H = H_0 + V
我们的目标是,在已知 H_0 的本征值 E_n^{(0)} 和本征态 |\psi_n^{(0)}\rangle 的情况下,近似求解 H 的本征值 E_n 和本征态 |\psi_n\rangle。
正如用户查询中所指出的,这一方法的历史脉络深刻地根植于物理学的发展:
- Rayleigh (19世纪): 约翰·斯特拉特,即瑞利勋爵 (Lord Rayleigh),在其巨著《声学理论》(The Theory of Sound) 中,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物理系统的微扰。他研究了振动弦(如小提琴弦)由于密度存在“轻微的不均匀性” (small inhomogeneities) V 而引起的基频(本征值)的漂移 27。
- Schrödinger (1926): 埃尔温·薛定谔 (Erwin Schrödinger) 在其1926年奠定波动力学的系列论文中,明确引用了Rayleigh的工作 27。他将Rayleigh的方法从经典声学推广到量子力学,用以计算(例如)外加电场(微扰 V)如何导致氢原子能级(本征值)发生移动,即著名的斯塔克效应 (Stark effect) 27。
- Kato (1949): 尽管Rayleigh-Schrödinger (RS) 理论在物理学中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在数学上,它在近半个世纪里都只是一个“形式级数” (formal series),其收敛性和严谨性存疑 32。直到1949年左右,加藤敏夫 (Tosio Kato) 30 和 Franz Rellich 30 才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数学基础。Kato在其划时代的著作《线性算符的微扰理论》(Perturbation Theory for Linear Operators) 34 中,系统地发展了基于预解式算符的微扰理论,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30。
3.2 预解式恒等式 (Dyson方程)#
预解式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未微扰预解式 G_0(z) 和完整预解式 G(z) 之间的精确关系。
令 G(z) = (z - H)^{-1} 且 G_0(z) = (z - H_0)^{-1}。
推导 3.1 (第二预解式恒等式)
该恒等式的推导是纯粹的算符代数:
- 从 G(z) 和 G_0(z) 的定义开始:
- 因此,我们得到 G_0^{-1}(z) - G^{-1}(z) = V。
- 在这条恒等式的左侧乘以 G_0(z),右侧乘以 G(z):
G_0(z) [ G_0^{-1}(z) - G^{-1}(z) ] G(z) = G_0(z) V G(z) - 展开左侧:
G_0(z) G_0^{-1}(z) G(z) - G_0(z) G^{-1}(z) G(z) = G_0(z) V G(z) - 利用 G_0 G_0^{-1} = I 和 G^{-1} G = I:
I \cdot G(z) - G_0(z) \cdot I = G_0(z) V G(z) - 结果:
10。这被称为第二预解式恒等式(或Dyson方程)。
这个恒等式是整个微扰理论的基石。它以一种非微扰的、精确的形式,将复杂的 G(z)(我们想知道其极点)与已知的 G_0(z) 和微扰 V 联系起来。
这个恒等式在物理学的不同分支中以不同的名称出现,显示了其普适性:
预解式形式主义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语言,将束缚态微扰(RSPT)和散射问题(Born近似)无缝地联系在同一个数学框架下。
3.3 Born-Neumann 级数:G(z) 的迭代展开#
Dyson方程 G = G_0 + G_0 V G 是一个 G(z) 的自洽方程。求解它的最直接方法是迭代法 11:
- 将右侧的 G 替换为整个方程:
G = G_0 + G_0 V (G_0 + G_0 V G) - 展开并再次迭代:
G = G_0 + G_0 V G_0 + G_0 V G_0 V (G_0 + G_0 V G) - 无限次迭代下去,我们得到一个无穷级数:
G(z) = G_0(z) + G_0(z) V G_0(z) + G_0(z) V G_0(z) V G_0(z) + \dots
11。
这个级数在数学上被称为 Neumann 级数 (Neumann series) [7](#ref-7],在物理学中被称为 Born 级数 (Born series) 39。如果截取到 V 的一阶, G \approx G_0 + G_0 V G_0,这就对应于散射理论中的 Born 近似 39。
然而,这个级数在应用于束缚态微扰时,存在一个 灾难性的问题。
Born 级数是一个几何级数,其收敛的充分条件是其“公比”的范数小于 1,即 \|V G_0(z)\| < 1 7。但是,我们使用预解式的*目的*是研究 H 的本征值 E_n。E_n 通常非常接近 H_0 的本征值 E_n^{(0)}。而 E_n^{(0)} 恰好是 G_0(z) 的一个*极点*(根据第二部分)!
这意味着,当我们让 z \to E_n^{(0)} 时, G_0(z) 的范数会发散 \|G_0(z)\| \to \infty 7。因此,Born 级数 G = \sum G_0 (V G_0)^n 在我们最关心的点(即 H_0 的谱附近)是*灾难性发散*的。
结论:直接使用 Born 级数来寻找*新*极点(即 H 的本征值)是行不通的。这正是 Rayleigh 和 Schrödinger 的形式推导中“除以零”问题的数学根源 45。我们需要一个更精巧的工具来系统地处理 z = E_n^{(0)} 处的奇异性。这个工具正是 Kato 的严谨框架的核心。
第四部分:【完整推导】Rayleigh-Schrödinger 微扰理论#
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预解式形式主义,特别是通过引入投影算符和约化预解式,来严格且系统地推导RSPT的完整级数。
4.1 Kato 的严谨框架:利用投影算符#
Kato 和 Rellich 的核心思想是 30,我们不应该直接展开 G(z) 本身,因为 G(z) 在我们关心的点附近是奇异的。相反,我们应该研究由 G(z) 的围道积分定义的*投影算符* P_n 33。
我们引入一个微扰参数 \lambda, H(\lambda) = H_0 + \lambda V。我们想求解的是 H(\lambda) 的新本征值 E_n(\lambda) 和新投影 P_n(\lambda),它们都是 \lambda 的函数。
Kato-Rellich 理论 32 证明了一个深刻的定理:如果 E_n^{(0)} 是 H_0 的一个孤立本征值,并且微扰 V 是(相对 H_0)“解析”的,那么 E_n(\lambda) 和 P_n(\lambda) 也是 \lambda 的**解析函数**(至少在 \lambda=0 附近的一个邻域内是收敛的幂级数) 14。
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写:
我们的任务就是求解这些展开式的系数 E_n^{(k)} 和 P_n^{(k)}。这在复平面上的图像是:G_0(z) 在 z=E_n^{(0)} 处的极点,在微扰 V 的作用下,“漂移” (shift) 到了 G(z, \lambda) 在 z=E_n(\lambda) 处的新极点 48。
4.2 划分 (Partitioning) 方法#
推导 RSPT 最清晰、最有力的方法是 Feshbach-Löwdin 划分方法 26。这种方法自然地引出了 Kato 的关键工具,并能统一处理简并和非简并情况。
推导 4.1 (导出 H_{eff})
为简单起见,我们设 E_n^{(0)} 是非简并的。
- 定义投影算符 P 和 Q:
(投影到我们关心的未微扰态)
(投影到所有其他态的正交子空间)26。
-
P 和 Q 与 H_0 对易 (PH_0 = H_0 P),但与 V 不对易。
-
我们将完整的薛定谔方程 (H_0 + \lambda V) |\psi\rangle = E |\psi\rangle 插入一个 I = P + Q,并分别用 P 和 Q 作用于方程的左侧 26:
(a) P (H_0 + \lambda V) (P + Q) |\psi\rangle = E P |\psi\rangle
(b) Q (H_0 + \lambda V) (P + Q) |\psi\rangle = E Q |\psi\rangle - 展开 (a) 式(利用 PH_0 Q = 0 和 PH_0 P = E_n^{(0)} P):
(E_n^{(0)} P + \lambda PVP) P\|\psi\rangle + \lambda PVQ Q\|\psi\rangle = E P\|\psi\rangle - 展开 (b) 式(利用 QH_0 P = 0):
(Q H_0 Q + \lambda QVQ) Q\|\psi\rangle + \lambda QVP P\|\psi\rangle = E Q\|\psi\rangle - 从 (b) 式中形式上解出 Q\|\psi\rangle:
[ E - Q H_0 Q - \lambda QVQ ] Q\|\psi\rangle = \lambda QVP P\|\psi\rangle
Q\|\psi\rangle = (E - H_0 - \lambda QVQ)^{-1} Q \cdot (\lambda QVP) P\|\psi\rangle
(注意: (E - H_0 - \lambda QVQ)^{-1} 的逆只在 Q 空间中计算)
7. 将 Q\|\psi\rangle 的这个精确表达式代回到 (a) 式中:
(E_n^{(0)} P + \lambda PVP) P\|\psi\rangle + \lambda PVQ \left[ (E - H_0 - \lambda QVQ)^{-1} Q \cdot (\lambda QVP) \right] P\|\psi\rangle = E P\|\psi\rangle
8. 这是一个只在 P 空间中(在本例中是一维的)的精确本征方程:
H_{eff}(E, \lambda) P|\psi\rangle = E P|\psi\rangle
其中,有效哈密顿算符 (Effective Hamiltonian) H_{eff} 为:
H_{eff}(E, \lambda) = E_n^{(0)} P + \lambda PVP + \lambda^2 PVQ (E - H_0 - \lambda QVQ)^{-1} Q QVP
这个方程是精确的,但 H_{eff} 自身又依赖于 E(在分母中),这是一个隐式方程。
- Brillouin-Wigner 理论 49:通过迭代求解这个隐式方程 E = f(E),得到 BW 级数。
- Rayleigh-Schrödinger 理论 49:通过在 H_{eff}(E) 的分母中*也*将 E 按 \lambda 展开 (E = E_n^{(0)} + \lambda E_n^{(1)} + \dots),然后逐阶收集 \lambda 的幂,得到 RSPT 级数。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。
4.3 约化预解式 (The Reduced Resolvent)#
RSPT 的核心就是展开 H_{eff} 中的那个逆算符。其 \lambda^0 阶近似为 (E_n^{(0)} - H_0)^{-1} Q。这个算符在 Q 空间(即 k \neq n 的子空间)上是良定义的,但在 P 空间上是发散的。
定义 4.1 (约化预解式 S_n)
我们定义约化预解式 (Reduced Resolvent) S_n(在 Kato 的文献中常记为 S) 30 为:
S_n \equiv Q (E_n^{(0)} - H_0)^{-1} Q
这个算符 S_n 完美地对应于标准 RSPT 教科书中的形式和:
S_n = \sum_{k \neq n} \frac{|\psi_k^{(0)}\rangle\langle \psi_k^{(0)}|}{E_n^{(0)} - E_k^{(0)}}
Kato 的关键贡献在于 30,他证明了 G_0(z) 在 z=E_n^{(0)} 附近的洛朗展开 (Laurent expansion) 总是可以(在算符范数下)分解为:
G_0(z) = \frac{P_n^{(0)}}{z - E_n^{(0)}} + S(z)
其中 S(z) 是在 z=E_n^{(0)} 处全纯的部分。约化预解式 S_n 就是这个全纯部分在该点的取值 S_n = S(E_n^{(0)}) 30。它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有界算符,它取代了所有非严谨的“除以 (E_n - E_k)” 的无穷求和 45。
4.4 能量与波函数的系统推导#
现在我们准备收获成果。我们将 H_{eff} 中的逆算符 G_Q(E, \lambda) \equiv (E - H_0 - \lambda QVQ)^{-1} Q 展开。
推导 4.2 (G_Q 的展开)
利用算符恒等式 (A+B)^{-1} = (I + A^{-1}B)^{-1} A^{-1} approx (I - A^{-1}B) A^{-1},并只保留到 \lambda^0 阶(因为 G_Q 总是与 \lambda^2 相乘):
(因为 Q 算符使得 (E_n^{(0)} - H_0)^{-1} 的极点消失了)。
推导 4.3 (能量 E_n^{(1)}, E_n^{(2)})
我们将 H_{eff} 作用在 |\psi_n^{(0)}\rangle 上并取内积(对于非简并情况,这给出了标量本征值 E):
利用 P|\psi_n^{(0)}\rangle = |\psi_n^{(0)}\rangle 和 Q|\psi_n^{(0)}\rangle = 0:
- 一阶能量 E_n^{(1)} 27:
比较 \lambda^1 的系数:
E_n^{(1)} = \langle \psi_n^{(0)} | V | \psi_n^{(0)} \rangle
2. 二阶能量 E_n^{(2)} 27:
比较 \lambda^2 的系数。我们需要 G_Q(E, \lambda) 的 \lambda^0 阶近似,即 S_n:
$$ E_n^{(2)} = \langle \psi_n^{(0)} | V Q (S_n) Q V | \psi_n^{(0)} \rangle = \langle \psi_n^{(0)} | V S_n V | \psi_n^{(0)} \rangle $$
(因为 S_n = Q S_n Q)。
代入 S_n 的求和形式:
推导 4.4 (波函数 |\psi_n^{(1)}\rangle)
完整的波函数是 |\psi_n\rangle = P|\psi_n\rangle + Q|\psi_n\rangle。我们使用“中间归一化” (intermediate normalization),即 P|\psi_n\rangle = |\psi_n^{(0)}\rangle(所有 \lambda 阶的修正都在 Q 空间中)。
我们需要 Q|\psi_n\rangle 的 \lambda^1 阶项,记为 |\psi_n^{(1)}\rangle = Q |\psi_n^{(1)}\rangle 50。
从推导 4.1 的 (6) 式:
我们需要 \lambda^1 阶的项。我们使用 G\_Q 的 \lambda^0 阶近似 S\_n:
代入 S_n 的求和形式:
这个过程(Kato-Rellich 理论的计算方面)是完全严谨的 14。它不仅*证明*了 RSPT 级数的存在性 46,而且还提供了一个*系统*的算法来计算任意阶的修正 35。
4.5 简并情况的处理#
标准 RSPT 教科书通常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章节来处理简并微扰理论 (degenerate perturbation theory) 27。
预解式方法的真正威力在于,它**统一**了简并和非简并情况。
在 E_n^{(0)} 是 m 维简并的情况下,推导 4.1 和 4.2 保持完全不变。唯一的区别是:
- P = P_n^{(0)} 不再是一维投影,而是投影到 m 维的简并子空间。
- H_{eff}(E, \lambda) P\|\psi\rangle = E P\|\psi\rangle 不再是一个标量方程,而是一个 m \times m 的**矩阵本征值问题**。
我们来看一阶近似:
H_{eff} 的本征值 E \approx E_n^{(0)} + \lambda E^{(1)} 必须满足:
这等价于:在简并子空间 P 中,求解 PVP 算符的本征值 E^{(1)}。这正是标准教科书中“在简并子空间中对角化微扰 V”的步骤。
因此,简并情况只是 H_{eff} 的 P 空间维数 m > 1 的情况。非简并情况是 m=1 的平凡特例。Kato 的预解式方法 37(以及 26 中的划分方法)从一开始就统一处理了这两种情况。
第五部分:结论与展望#
5.1 总结:预解式——连接解析函数论与线性算符的桥梁#
本报告从泛函分析的基础出发,系统地回答了用户关于预解式算符 G(z, A) = (z - A)^{-1} 的核心问题。预解式是现代数学物理的基石 8,它将线性算符 A 的(通常很棘手的)谱理论问题,巧妙地转化为了复值函数 G(z) 的(相对易于处理的)解析性质问题。
我们已经严格证明了:
- “为什么预解式的极点...能给出那些信息?”
答案:因为算符的孤立本征值(点谱)被定义为 G(z) 的极点。如 Riesz 投影(第二部分,证明 2.2)所示,通过留数定理,极点的位置给出了本征值 E_n,而极点的留数则严格地给出了到该本征子空间的投影算符 P_n 14,后者完整地编码了本征态的信息。 - “为什么预解式的...割线能给出那些信息?”
答案:因为算符的连续谱被定义为 G(z) 的分支割线 8。如 Stone 公式(第二部分,证明 2.5)所示,通过 Sokhotski–Plemelj 定理,预解式 G(z) 跨越这条割线的不连续性(“跳跃”)就是谱密度函数 dE_\lambda / d\lambda 24,它编码了连续谱“本征态”的分布。 - “如何使用预解式理论进行微扰求解?”
答案:我们将 H = H_0 + V 的微扰问题转化为 G_0 到 G 的微扰问题。通过 P/Q 空间划分 26 和 Kato 的约化预解式 S_n 30,我们绕过了 G_0 在 E_n^{(0)} 处的奇异性,从而严格且系统地推导了 Rayleigh-Schrödinger 微扰理论的所有标准公式(E_n^{(1)}, E_n^{(2)}, |\psi_n^{(1)}\rangle),并统一了简并与非简并情况(第四部分)。
5.2 超越微扰:预解式在现代数学物理中的应用#
预解式形式主义的应用远不止于RSPT,它已渗透到数学物理的各个前沿领域:
- 散射理论 (Scattering Theory): 预解式 G(z) 在连续谱割线上的边界值(“跳跃”)与 T 矩阵和 S 矩阵(散射矩阵)直接相关,是计算散射截面的核心 10。
- 随机矩阵理论 (Random Matrix Theory): 在混沌和无序系统中,人们研究的不是单个 G(z),而是预解式的系综平均 \langle G(z) \rangle。这个平均预解式满足的方程(Dyson方程的矩阵形式)决定了能级的普适统计分布 42。
- 谱几何与数论 (Spectral Geometry & Number Theory): 在黎曼曲面上,Laplace 算符的预解式(格林函数)及其谱行列式,与数论中的 L-函数(如 Riemann Zeta 函数)深刻相关。L-函数的零点(“谱”)与预解式的极点(共振)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8。
从19世纪 Rayleigh 对声波的经典研究 29,到20世纪 Schrödinger 的量子论 27 和 Kato 的泛函分析 30,再到21世纪对量子混沌与数论的探索 8,预解式形式主义始终是连接物理直觉与数学严谨性的最强大、最普适的工具之一。
引用的著作#
1. Spectrum and resolvent of bounded linear operators | Functional Analysis Class Notes, https://fiveable.me/functional-analysis/unit-8/spectrum-resolvent-bounded-linear-operators/study-guide/OcHYnGLAxbZAkIkV
2. Resolvent set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Resolvent_set
3. Spectrum (functional analysis)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pectrum_(functional_analysis)
4. Spectrum (functional analysis), https://www.impan.pl/~pmh/teach/algebra/additional/spectrum.pdf
5. 1 A Note on Spectral Theory, https://www.math.chalmers.se/Math/Grundutb/CTH/tma401/0304/spectraltheory.pdf
6. The Resolvent of an Operator - UW Math Department -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, https://sites.math.washington.edu/~hart/m556/Lecture1.pdf
7. Why should I look at the resolvent formalism and think it is a useful tool for spectral theory?, https://mathoverflow.net/questions/372538/why-should-i-look-at-the-resolvent-formalism-and-think-it-is-a-useful-tool-for-s
8. Etudes of the resolvent.pdf - Stony Brook Mathematics Department ..., https://www.math.stonybrook.edu/~leontak/Etudes%20of%20the%20resolvent.pdf
9. Resolvent formalism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Resolvent_formalism
10. NOTES ON 1-PARTICLE SCATTERING 1. The resolvent and the propagator Given a Hamiltonian ˆH, the resolvent and time-propagator ar, http://wwwteor.mi.infn.it/~molinari/NOTES/Notes_on_1_particle_scattering.pdf
11. Copyright cG 2019 by Robert G. Littlejohn Physics 221B Spring ..., https://bohr.physics.berkeley.edu/classes/221/1112/notes/lippschw.pdf
12. Resolvent 81 Resolvent Let V be a finite-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and L G C(V). If Q /G σ(L), then the operator L - QI is inver, https://sites.math.washington.edu/~burke/crs/554/notes/ch16.pdf
13. Spectral theory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pectral_theory
14. Perturbation Theory - Niels Benedikter, https://nielsbenedikter.de/advmaphys2/pert-theory.pdf
15. Beyond the Spectral Theorem: Spectrally Decomposing Arbitrary Functions of Nondiagonalizable Operators, https://csc.ucdavis.edu/~cmg/papers/bst.pdf
16. functional analysis - Why are nonzero eigenvalues of a compact ...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2880361/why-are-nonzero-eigenvalues-of-a-compact-operator-poles-of-its-resolvent
17. Compact resolvents 1. Application of perturbation theory, https://www-users.cse.umn.edu/~garrett/m/fun/compact_resolvent.pdf
18. reference request - Eigenprojection as Contour Integral over ...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153690/eigenprojection-as-contour-integral-over-resolvent
19. Residue of trace of resolvent - linear algebra - Math Stack Exchange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1786324/residue-of-trace-of-resolvent
20. 80 Linear Algebra and Matrix Analysis Resolvent Let V be a finite-dimensional vector space and L G C(V). If c /G σ(L), then the, https://sites.math.washington.edu/~greenbau/Math_554/Course_Notes/ch1.6.pdf
21. quantum mechanics - Resolvent Operator in QM - Physics Stack ..., https://physics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339111/resolvent-operator-in-qm
22. Proof that the continuous part of a spectrum really is "interval like"? - Math Stack Exchange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3849562/proof-that-the-continuous-part-of-a-spectrum-really-is-interval-like
23. Computing Spectral Measures and Spectral Types - DAMTP, https://www.damtp.cam.ac.uk/user/mjc249/pdfs/SpecMeasuresMJC.pdf
24. functional analysis - Proving Stone's Formula for Constructively ...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1009409/proving-stones-formula-for-constructively-obtaining-the-spectral-measure-for-a
25. fa.functional analysis - Spectral measure and Stone's theorem ..., https://mathoverflow.net/questions/150913/spectral-measure-and-stones-theorem
26. Chapter 17. Time-Independent Perturbation Theory of Non ..., https://people.chem.ucsb.edu/metiu/horia/OldFiles/QM2015/Ch17QM.pdf
27. Perturbation theory (quantum mechanics)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erturbation_theory_(quantum_mechanics)
28. RAYLEIGH-SCHR¨ODINGER PERTURBATION ... - Hikari Ltd, https://www.m-hikari.com/mccartin.pdf
29. The pre-history of 20th century acoustics: the legacy of Lord Rayleigh, https://dael.euracoustics.org/confs/fa2023/data/articles/000143.pdf
30. Tosio Kato's work on non-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: part 1, https://d-nb.info/1159765766/34
31. 1926-Schrodinger.pdf, https://ee.sharif.edu/~sarvari/25290/1926-Schrodinger.pdf
32. Fifty years of eigenvalue perturbation theory - ResearchGate, 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239991927_Fifty_years_of_eigenvalue_perturbation_theory
33. On the perturbation theory of closed linear operators. - Project Euclid, https://projecteuclid.org/journals/journal-of-the-mathematical-society-of-japan/volume-4/issue-3-4/On-the-perturbation-theory-of-closed-linear-operators/10.2969/jmsj/00430323.pdf
34. Perturbation Theory, https://webhomes.maths.ed.ac.uk/~v1ranick/papers/kato1.pdf
35. Kato perturbation expansion in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an explicit expression for a Deprit generator. - arXiv, https://arxiv.org/pdf/1307.3368
36. Perturbation Theory, https://dl.icdst.org/pdfs/files3/a7adfee17f4de1980378c675da417acd.pdf
37.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Linear Operators - Ruda's Personal Wiki, https://wiki.ruda.city/Perturbation-Theory-for-Linear-Operators
38. Resolvent Formulas, Special and General 98 - RIMS, Kyoto University, https://www.kurims.kyoto-u.ac.jp/~kyodo/kokyuroku/contents/pdf/1234-8.pdf
39. Born series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orn_series
40. 11.7 Levinson's Theorem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278 11.8 Breit-Wigner Resonances . . . . - Jin Lei, https://jinlei.fewbody.com/teaching/qm1_12.pdf
41. Dyson series - Wikipedia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yson_series
42. Self-consistent Dyson equation and self-energy functionals: An analysis and illustration on the example of the Hubbard atom | Phys. Rev. B, https://link.aps.org/doi/10.1103/PhysRevB.96.045124
43. The Matrix Dyson Equation in random matrix theory, http://www.mat.uniroma3.it/users/giuliani/public_html/Ischia_Summer_School/contenuti_sito/slides/Erdos.pdf
44. Neumann series of resolvent operator - Math Stack Exchange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5053150/neumann-series-of-resolvent-operator
45. Resolvent Operator Formulation of Stationary State Perturbation ..., https://pubs.aip.org/aip/jcp/article-pdf/40/7/1891/18832611/1891_1_online.pdf
46. First-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 - arXiv, https://arxiv.org/pdf/1903.00785
47. A general formula for Rayleigh-Schroedinger perturbation energy utilizing a power series expansion of the quantum mechanical Hamiltonian - UNT Digital Library, https://digital.library.unt.edu/ark:/67531/metadc679930/
48. Perturbing scattering resonances in non-Hermitian systems: a, https://arxiv.org/html/2408.11360v1
49. Resolvent operator approach to many-body perturbation theory. II ..., https://pubs.aip.org/aip/jcp/article-pdf/76/4/1979/18934698/1979_1_online.pdf
50. Rayleigh-Schr\"odinger many-body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density functionals: A unified treatment of one- and two-electron perturbations | Phys. Rev. A - Physical Review Link Manager, https://link.aps.org/doi/10.1103/PhysRevA.78.022510
51. Given a perturbation of a symmetric matrix, find an expansion for the eigenvalues, https://math.stackexchange.com/questions/626425/given-a-perturbation-of-a-symmetric-matrix-find-an-expansion-for-the-eigenvalue
52. Rayleigh-Schrödinger Perturbation Theory, https://www.chemistry.tcd.ie/assets/pdf/ss/DAMB/DAMB%20SS/PERTURBATION%20THEORY.pdf
53. NUMERICAL METHODS FOR LARGE EIGENVALUE PROBLEMS Second edition Yousef Saad -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https://www-users.cse.umn.edu/~saad/eig_book_2ndEd.pdf
54. [2510.21947] Asymptotics for eigenvalues of one-dimensional Dirac operators in the weak coupling limit - arXiv, https://arxiv.org/abs/2510.21947
55. [1307.3368] Kato perturbation expansion in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an explicit expression for a Deprit generator - arXiv, https://arxiv.org/abs/1307.3368
56. Analytic properties of Resolvents - arXiv, https://arxiv.org/pdf/1907.01444
创建日期: 2025-11-07